第三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西亚北非地区分论坛”顺利举行


    • 2023年7月3日至4日,第三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西亚北非地区分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联合国、摩洛哥阿卡维因大学、法国凯致商学院、伊朗马赞达兰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13所海内外高校和机构共计19名与会嘉宾就“去民族国家视野下的西亚北非”“大国博弈下的西亚北非”“西亚北非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因素”“西亚北非国家建构的危机与治理”4个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复旦大学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2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评议。与会嘉宾们分别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和视角切入,深入探讨了西亚北非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交流彼此的学术观点。  

       

      分论坛F1


      “去民族国家视野下的西亚北非”


       
        分论坛     7月3日下午14:00-17:00在主楼205会议室举行,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九州主持。  
       

       
      首先,来自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的博士生黄瑜珊展示了题为《民族主义与女性解放:库尔德女性解放运动的双重斗争》的论文。该论文以民族主义和女性解放双重视角,通过回溯库尔德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聚焦库尔德运动内部的性别辩论与斗争,指出库尔德女性解放运动的具有民族解放和女性解放双重性质。报告人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对库尔德女性解放运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舒梦作了题为《阿拉伯世界的女性数字经济及其与中国的合作》的报告。通过深入介绍阿拉伯国家女性权益的进步以及中阿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所取得的进展,她认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未来中阿女性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发展前景。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悦在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金融法及其内在张力》为题的报告中讨论了传统伊斯兰法、民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伊斯兰金融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治理和国家建设部主任尤尼斯·阿布尤布(Youness Abouyoub)的研究《进退两难:西亚北非冲突后国家在国家建构和治理恢复的政治过渡挑战——以苏丹和利比亚为例》从具体案例入手,讨论了苏丹和利比亚和平转型失败的多重因素,并借此思考了本地区国家在冲突后通往国家建构和恢复有效公共治理体系的可行之路。  

       
      最后,苏丹喀土穆大学副教授哈米德·奥斯曼·艾哈迈德·阿卜杜拉赫曼(Hamid Osman Ahmed)以《民族国家作为西亚北非研究的基础单位:再度思考概念并提出新研究议程》为题,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考察,指出了民族国家作为西亚北非地区研究基本单位的诸多缺陷,建议研究者应关注民族国家之外的其他维度。  

       
      论文展示环节结束,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对上述五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进行点评,与会学者在评议人的引导下对分论坛所涉及的诸多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分论坛F2

      “大国博弈下的西亚北非”


      该分论坛于7月4日上午9:00-12:00在主楼205会议室举行,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悦主持。  

       
      首先发言的是法国凯致商学院地缘政治研究主任亚海亚·哈姆达拉·祖比尔(Yahia Zoubir)教授,他的论文题目为《中国与大马格里布:替代传统强国?》。亚海亚教授从角色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对马格里布地区的政策以及中国与马格里布国家在经济、双边关系以及卫生外交等领域的互动机制。  

       
      摩洛哥阿卡维因大学副教授德里斯·西迪·马格拉维(Driss Sidi Maghraoui)展示了题为《摩洛哥与以色列多层次正常化进程》的研究。马格拉维副教授在汇报中探讨了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政策选择背后所涉及的多元因素,并剖析了摩洛哥政府说服民众和不同社会行为体接受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策略。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霆懿的汇报以《联盟与对冲:阿拉伯海湾国家与大国竞争》为题,通过历史纵向比较以及案例横向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大国竞争时代维系平衡的方式,并预测了未来短期之内海湾国家与中美两国的关系。  

       
      复旦大学研究员孙德刚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题为《未来海合会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动力与展望》的研究成果。报告分析了未来海合会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将怎样为长期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机遇,也探讨了中国在海合会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最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杨光作了题为《以色列应对加沙冲突的战略研究——基于既有研究的归纳与分析》的报告。杨光在报告中介绍了学界相关议题研究的三大既有理论(累计威慑论、威胁变化论和伤亡厌恶论),深入剖析了三大理论的缺陷并对今后研究的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论文展示环节顺利完成后,参会嘉宾们通过互评的方式深入交流学术体悟,并就各自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证过程、结论由来等进行了评议。  

       


       

      分论坛F3

      “西亚北非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因素”


       
      该分论坛于7月4日下午14:00-16:30在主楼205会议室举行,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丁辰熹主持。  

       
      首先发言的是伊朗马赞达兰大学的助理教授莫赫森·阿巴斯扎德·马尔兹巴利(Mohsen Abbaszadeh Marzbali),他以《伊斯兰民主主义的对话起源:超越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为题,分析了两种“二元对立”的激进观点:带有东方主义成见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反西方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指出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对身份的辩证理解”可能有助于解释伊斯兰民主主义作为一种后本质主义话语的性质,从而提出了一套基于“后东方主义和后西方主义”的解决方案。  

       
      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肖恩·弗利(Sean Foley)的论文《多彩王国:21世纪的艺术、改革与沙特阿拉伯》探讨了为什么沙特阿拉伯的国王和普通公民都认为艺术和文化是改变国家、社会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基本要素,该研究认为只有近距离了解有创造力的阶层,才能够真正了解沙特阿拉伯王国。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塞万·赛义德(Seevan Saeed)的论文《中东长期困境:一项关于尝试提出替代方案的分析》批判性地审视了中东地区的危机、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阿卜杜拉·奥贾兰(Abdullah Öcalan)思想的解读尝试提出了一项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胡舒蕾作题为《在信仰与利益之间:中东政党意识形态与庇护主义》的报告,她提出了一套理解政党宗教意识形态与庇护主义二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基于1970-2019年中东政党的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通过对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研究进一步呈现该理论在单个案例中的运作机理。  

       
      论文展示环节结束,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卓越访问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亚当·哈尼耶(Adam Hanieh)对上述5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一点评,同时还就本次分论坛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分论坛F4

      西亚北非国家建构的危机与治理


       

      该分论坛于7月4日下午19:30-21:30在主楼205会议室举行,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杨光主持。


      首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生朱珈熠分享了题为《国家构建中的传统与现代:以20世纪土耳其寮屋(gecekondu)的嬗变为例》的论文。论文以地区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土耳其政治、经济制度变化,探索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寮屋现象的产生原因,长期存在的背后逻辑,以及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角色和演变。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岚雨作了题为《伊朗政治文化与社会运动(1979-2022)》的报告。报告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对1979年来伊朗五次社会运动的话语、政治目标和符号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及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伊朗政治发展方向展开了讨论。


      北京大学博士生沈欣的研究《政治转型背景下宪法设计中的女性权利 ——基于突尼斯和埃及的比较分析》系统梳理和分析了中东剧变后,突尼斯与埃及的宪法设计在女性权利保障方面的明显差异,并从政治力量妥协程度和女性团体动员能力两个分析维度对上述差异进行了解释。


      最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丁辰熹的报告《摩洛哥宪制的现代化尝试:1962年立宪与传统的宪法化》集中讨论了摩洛哥1962年《宪法》第19条(信士长官条款)的历史基础及其实质意义。报告人以“看不见的宪法”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信士长官条款”在该国宪法实践中所起到的重要所用,揭示了摩洛哥宪法体制的传统根源和现代发展。


      论文展示环节顺利完成后,参会嘉宾们通过互评的方式深入交流学术体悟,就各自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证过程、结论由来等进行了评议。



      连续两天的会议,分论坛与会学者和评议人深入探讨了西亚北非地区各个领域所涉及到的学术前沿问题,讨论气氛热烈。会议结束后,分论坛参与者称赞了论坛的组织工作,感谢会议组织者所提供的宝贵学术交流平台,并纷纷表示期待下一届论坛的相聚。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在2022年11月设立西亚北非地区研究中心,中心坚持基础研究,立足田野调查,从比较和跨学科视角推动西亚北非地区研究。中心希望借助本次学术盛会,为海内外从事西亚北非地区研究的学者们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西亚北非地区研究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促进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丰富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知与理解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