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 个人介绍

      教授,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

      祖籍山东峄县,1955年生于江苏徐州,年仅两岁父亲即被错划成右派,小学时代又因文革浩劫而失学,70年虽曾升入初中复读,而71年即被分配到翻砂车间做童工,此后凭自修补习了高中及部分大学课程,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和声乐演唱,77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82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84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85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李泽厚,89年夏季完成研究宋代美学的学位论文,但次年方获准答辩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91年起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2009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并主持复建了国学研究院,2020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并主持创办了中西书院。

      刘东现任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著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1986年)、《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1989年)、《刘东自选集》(1997年)、《浮世绘》(1997年)、《理论与心智》(2001年)、《用书铺成的路》(2010年)、《道术与天下》(2011年)、《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2012年)、《近思与远虑》(2014年)、《思想的浮冰》(2014年)、《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2014年)、《自由与传统》(2015年)、《引子与回旋》(2017年)、《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2017年)、《谓我心忧》(2018年)、《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2018年)、《咏叹之年》(2018年)、《国学的当代性》(2019年)、《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2020年)、《坚守坐拥的书城》(2020年)、《我们共通的理性》(2021年)、《长问西东》(2021年)、《德教释疑:围绕<德育鉴>的解释与发挥》(2022年);译有《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1988年)、《卢梭·康德·歌德》(1992年)、《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2008年)、《马克斯·韦伯》(2011年);编有:《中华文明读本》(2009年)、《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话语》(2012年)、《伯林与当代中国:自由与多元之间》(2014年)、《融合与突破》(2014年)、《德性与价值》(2014年)、《实践与记忆》(2014年)、《艺术与跨界》(2014年)、《西南联大国文课》(2015年)。

      刘东在治学方面既广博又活跃,正如他为中西书院所拟的院训,是所谓“学究中西之际,思通今古其间”,除了国学领域中的经史子集之外,如果以西学范畴来归类,则横贯了哲学中的美学、文学中的比较文学、历史学中的国际汉学、政治学中的政治哲学、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学中的艺术社会学,此外,他在写作中也经常援引人类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与此同时,他也把这种触类旁通的研究风格,带到了课堂上来向学生们示范,缘此其授课风格既充满激情,也富于想象。他绝对算得上性情中人,向来对优秀的“读书种子”视同己出,会尽力在各方面为之创造学习、发展和成才的条件;不过与此同时,他对弟子的督导也是出名的严格,要求去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修身古训,不光不能任何方面有所背离,也不能在先后次序上有所颠倒。

      刘东是国内民间学术界最活跃的组织者之一。他不仅在早年积极参加了《走向未来》丛书和《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的活动,后来还自行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艺术与社会译丛》、《西方日本研究丛书》、《西方韩国研究丛书》、《同一颗星球丛书》、《科学和社会译丛》、《台湾国学丛书》、《海外中国专题研究》、《中西讲坛丛书》、《中西丛书》、《中西书院文库》、《地区研究·中东系列》、《地区研究·拉美系列》、《地区理论丛书》、《社会思想》丛书、《大学之思》丛书;此外,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邀请和赞助,他也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杂志,该刊目前为浙江大学中西书院的院刊。

      刘东还积极投身于和推动了国际学术界的双向交流。他先后多次飞赴美国的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爱默思学院、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尔湾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科罗拉多学院、佛蒙特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创价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特利尔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院,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丹麦的奥尔胡斯大学,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客座教学或其他形式的访问交流;与此同时,他也先后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讲坛”、“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讲座”,不断地把像查尔斯·泰勒、瓦格纳、杜维明、周锡瑞、柯文、安乐哲、苏源熙、李湛忞、叶维廉、魏安娜、王国斌、杜赞奇、德里克、罗多弼、达德利·安德鲁、巩涛、康丹、萨班、艾琳·凯利、戴维·波特、池田知久、戴福士、温迪·格丽斯沃德、廉亚明、巴斯蒂、梅维恒、狭间直树、艾伦·麦克法兰、包华石、薛凤、柯安哲这样的国际名流,邀请到国图、北大、清华和商务涵芬楼的讲台。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刘东
  • 个人介绍

      教授,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

      祖籍山东峄县,1955年生于江苏徐州,年仅两岁父亲即被错划成右派,小学时代又因文革浩劫而失学,70年虽曾升入初中复读,而71年即被分配到翻砂车间做童工,此后凭自修补习了高中及部分大学课程,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和声乐演唱,77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82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84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85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李泽厚,89年夏季完成研究宋代美学的学位论文,但次年方获准答辩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91年起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2009年起任教于清华大学、并主持复建了国学研究院,2020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并主持创办了中西书院。

      刘东现任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著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1986年)、《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1989年)、《刘东自选集》(1997年)、《浮世绘》(1997年)、《理论与心智》(2001年)、《用书铺成的路》(2010年)、《道术与天下》(2011年)、《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2012年)、《近思与远虑》(2014年)、《思想的浮冰》(2014年)、《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2014年)、《自由与传统》(2015年)、《引子与回旋》(2017年)、《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2017年)、《谓我心忧》(2018年)、《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2018年)、《咏叹之年》(2018年)、《国学的当代性》(2019年)、《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2020年)、《坚守坐拥的书城》(2020年)、《我们共通的理性》(2021年)、《长问西东》(2021年)、《德教释疑:围绕<德育鉴>的解释与发挥》(2022年);译有《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1988年)、《卢梭·康德·歌德》(1992年)、《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2008年)、《马克斯·韦伯》(2011年);编有:《中华文明读本》(2009年)、《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话语》(2012年)、《伯林与当代中国:自由与多元之间》(2014年)、《融合与突破》(2014年)、《德性与价值》(2014年)、《实践与记忆》(2014年)、《艺术与跨界》(2014年)、《西南联大国文课》(2015年)。

      刘东在治学方面既广博又活跃,正如他为中西书院所拟的院训,是所谓“学究中西之际,思通今古其间”,除了国学领域中的经史子集之外,如果以西学范畴来归类,则横贯了哲学中的美学、文学中的比较文学、历史学中的国际汉学、政治学中的政治哲学、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学中的艺术社会学,此外,他在写作中也经常援引人类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与此同时,他也把这种触类旁通的研究风格,带到了课堂上来向学生们示范,缘此其授课风格既充满激情,也富于想象。他绝对算得上性情中人,向来对优秀的“读书种子”视同己出,会尽力在各方面为之创造学习、发展和成才的条件;不过与此同时,他对弟子的督导也是出名的严格,要求去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修身古训,不光不能任何方面有所背离,也不能在先后次序上有所颠倒。

      刘东是国内民间学术界最活跃的组织者之一。他不仅在早年积极参加了《走向未来》丛书和《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的活动,后来还自行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艺术与社会译丛》、《西方日本研究丛书》、《西方韩国研究丛书》、《同一颗星球丛书》、《科学和社会译丛》、《台湾国学丛书》、《海外中国专题研究》、《中西讲坛丛书》、《中西丛书》、《中西书院文库》、《地区研究·中东系列》、《地区研究·拉美系列》、《地区理论丛书》、《社会思想》丛书、《大学之思》丛书;此外,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邀请和赞助,他也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杂志,该刊目前为浙江大学中西书院的院刊。

      刘东还积极投身于和推动了国际学术界的双向交流。他先后多次飞赴美国的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爱默思学院、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尔湾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科罗拉多学院、佛蒙特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创价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特利尔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院,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丹麦的奥尔胡斯大学,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客座教学或其他形式的访问交流;与此同时,他也先后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讲坛”、“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讲座”,不断地把像查尔斯·泰勒、瓦格纳、杜维明、周锡瑞、柯文、安乐哲、苏源熙、李湛忞、叶维廉、魏安娜、王国斌、杜赞奇、德里克、罗多弼、达德利·安德鲁、巩涛、康丹、萨班、艾琳·凯利、戴维·波特、池田知久、戴福士、温迪·格丽斯沃德、廉亚明、巴斯蒂、梅维恒、狭间直树、艾伦·麦克法兰、包华石、薛凤、柯安哲这样的国际名流,邀请到国图、北大、清华和商务涵芬楼的讲台。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