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研究的三个维度——以东南亚研究的时、空、域为例
    • 2021年4月1日下午,东南亚地区讲座第一讲在中央主楼205会议室召开,主题为地区研究的三个维度——以东南亚研究的时、空、域为例。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毕世鸿,地区研究院博士生与部分外校师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围绕三大部分展开。首先,毕世鸿教授向大家讲解了什么是东南亚研究的“时间”,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东南亚历史研究的开端、东南亚的近代(殖民地时期)、二战后的东南亚研究、重新思考“华人世纪”、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东南亚的过去和现在等。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毕世鸿教授从“东南亚”名称的由来、何为真正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如何研究“地区”、两种地区认知的差异、区域合作中的“东南亚”、对东南亚“空间”的初步认知,这六个方面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东南亚研究的“空间”深层次的含义。讲座的第三部分,毕世鸿教授阐述了何为东南亚研究的“疆域”,内容包括“疆域”的学术意义何在、作为生活圈的“疆域”、作为文化圈的“疆域”、近现代东南亚国家的边界以及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讲座的最后,毕世鸿教授和在场的学生们对东南亚研究的几个不同维度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与讨论。

      在讲座的最后,毕世鸿教授指出,从事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研究者应当深入区域国别本土当地开展生活和学习,接触当地形形色色的社会单元与人群,在当地长时间的生活感知与文化浸染下以全新的思维视角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并保持理论的严谨和中国学派的特色。

      毕世鸿,历史学博士(世界史方向),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研究、东亚国际关系、湄公河地区经济合作和越南问题研究,云南省“文化名家”,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曾担任早稻田大学外国人研究员、亚洲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京都大学客座研究员等,现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和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并担任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兼职教授。

      供稿人:王子静

      供图人:王子静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