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
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7月,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建立的首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作为非实体科研机构,中心紧密围绕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以“南亚东南亚地区研究高原”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为两大目标,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科研创新机制与发展方向引导,努力成为区域与学科交叉的综合学术研究平台、南亚东南亚研究人才孵化器,以及系统全面的南亚东南亚地区研究资源中心。
目前,中心下设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与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两大科研集群,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中心教研团队由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亚研究资深专家姜景奎教授领衔,现有教研人员4人、博士生17人、科研助理2人。
中心依托地区研究院交叉学科优势与一流的教学与科研设施,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田野调查为主要路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南亚东南亚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有南亚东南亚特色馆藏与数据库、面向国内公开出版《南亚学》集刊(创刊于2022年),与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已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
欧亚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欧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11月。中心致力于推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开展欧亚问题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在新的学科体系下,中心致力于建设具有协同性、互助性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为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心科研人员、访问学者等营造内外共通的学术交流环境。
中心科研团队由冷战国际史资深专家、地区研究院讲席教授团组成员沈志华教授领衔,现有教授1名、助理研究员3名、博士研究生6名、科研助理1名。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覆盖政治学、经济学、世界史等学科,研究地域已覆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心每学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组织电影、纪录片和艺术展览,为欧亚问题研究学人以及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解、认识及理解欧亚地区的平台。
中心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学术联系。目前,中心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格鲁吉亚战略与国际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建立了广泛且良好的合作。除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外,地区研究院欧亚研究方向博士生的田野调研工作均得到了海外合作单位的支持。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11月,是隶属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科研机构。中心坚持基础研究,立足田野调查,致力于从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西亚北非地区开展兼顾历史与现实,横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段九州博士,现有助理研究员4名、博士研究生6名,科研助理1名。此外,中心还有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担任讲席教授、亚当·哈尼耶担任联合讲席教授。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研究国别覆盖广泛,包括阿富汗、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卡塔尔、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西亚北非地区国家。
中心与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密切。目前,中心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牛津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和伊斯兰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近东系、沙特费萨尔国王研究中心、卡塔尔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政经学院等。此外,中心已与阿联酋沙迦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在沙迦共同建立田野工作站,进一步深化中心在研究对象国的合作。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将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其他研究中心一道,丰富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知与理解,努力成为推动西亚北非地区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
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
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是隶属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科研机构。中心立足基础研究,持续开展非洲研究相关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并希望藉此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中心以非洲研究的知识生产、传播为主要任务,致力于促进学术思想的争鸣与融汇,并期冀成为连接中国、非洲本土与国际非洲研究学界的重要科研平台。
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高良敏博士,副主任为助理研究员熊星翰博士,现有助理研究员5名、博士研究生5名、科研助理1名。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覆盖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世界史等学科,研究对象国包括南非、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乌干达、卢旺达、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喀麦隆、加纳、乍得等。
中心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目前,中心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开普敦大学、卢旺达大学、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依法卡拉健康研究所、麦克雷雷大学、图阿马西纳大学、毛里求斯大学、拉各斯大学、肯尼亚阿迦汗大学医学院、达喀尔大学等开展过良好的合作。除学术交往外,中心师生在研究对象国开展的田野调研和学术访问均得到合作单位的支持。此外,中心已与卢旺达大学在基加利共同建立田野工作站,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双方合作。
除研究人员个人学术产出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也作为一个整体产出学术产品。中心主要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重要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议题,开展院内外、跨区域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举行学术会议,筹办学术讲座,推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区域动态》栏目等学术活动,致力于成为兼顾学术视野、专业深度和大众知识推广的学术平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致力于在围绕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拉美和加勒比问题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强调以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长时间浸润当地的田野调查,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学科交融,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理论创新,旨在深度考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促进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将持续建设包括科研人员、在读博士研究生、外部国内外学者等在内的拉美研究学术共同体,为学术协作与创新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中心科研团队目前包括讲席教授1名,助理研究员4名、博士研究生8名,科研助理1名。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周燕博士。中心科研团队学科背景多元,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人类学、世界史、艺术学理论、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研究国别覆盖广泛,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鲁、哥斯达黎加、古巴、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心每学期举办独立学术讲座、系列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活动,为拉美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提供进一步理解当地的平台。
中心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会议、田野调研工作等。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阿根廷宏观经济大学、阿根廷迪特拉大学、智利大学、巴西利亚大学、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
中心将依托地区研究院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丰富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努力成为推动拉美和加勒比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
全球问题研究中心
全球问题研究中心旨在研究全球经济和全球政治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进行理论、方法及重要问题的探索与构建,在学科交融的基础上聚焦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全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国内外的学术和机构合作、创建研究数据库、进行田野比较研究、建立发展中国家田野工作站等。中心教研团队由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教授领衔,现有教研人员2人,配有科研助理1人。
工作内容上,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将努力尝试推动全球问题研究的议题聚焦和理论构建,在学科交叉、地区基础、全球议题之间寻求最优结合,围绕全球问题展开前沿的研究实践和理论创新探索。以此为导向,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统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田野重点实验室的整体工作,具体包括:海外田野工作站的筹建和管理,海外田野工作站的预算、决算、以及运营评估;田野调查笔记的收集、核查;统筹田野资料收集与数据中心的对接;引导探索田野工作与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架构、学科范式之间的联系。
统筹《区域国别学》、《田野调查》刊物的创办和运营,为刊物的出版工作提供协助。
统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具体包括:与各区域中心协作,对数据库采购、分类、使用方法等事项进行提前规划;负责数据库采购、运营的相关具体事宜;对田野重点实验室所收集田野资料的接收工作。
在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规划和指导下,协助院内教学组筹备和开设与重要全球问题研究相关联的研究生课程,其中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主要参与研究议题设置,并协助研究院协调优质教师资源。
策划和发布全球问题研究类课题,推动本院研究人员之间,以及本院与其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合作,共同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开展研究和产出学术成果。
搭建和维护国内、国际的全球问题研究网络,推动和引领优质全球问题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并藉此提升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在全球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
筹划和举办中国研究系列讲座,邀请优秀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中国问题研究与全球问题研究的互动与对话,也助力院内学者向海外介绍最前沿的中国研究议题。
筹划和举办比较研究系列讲座,甄选不同学科中在比较研究领域产出过优秀学术成果的学者,邀请其围绕比较研究议题举行讲座,从而加深院内学者对于比较研究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比较研究视角、方法和反思融入到对于区域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实践中。
对热点、关键的全球问题进行发掘,策划与之相关的深度辩论、对话类活动,并形成优质的学术和公共产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报告、视频、音频等。
评估和资助非典型性全球问题研究的科研课题。本着多元、开放、探索的精神,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非典型性全球问题研究课题进行评估和资助,尝试寻找全球问题研究领域中非典型性议题与典型性议题间更底层的逻辑与关联。
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
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7月,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建立的首个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作为非实体科研机构,中心紧密围绕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以“南亚东南亚地区研究高原”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为两大目标,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科研创新机制与发展方向引导,努力成为区域与学科交叉的综合学术研究平台、南亚东南亚研究人才孵化器,以及系统全面的南亚东南亚地区研究资源中心。
目前,中心下设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与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两大科研集群,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中心教研团队由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亚研究资深专家姜景奎教授领衔,现有教研人员4人、博士生17人、科研助理2人。
中心依托地区研究院交叉学科优势与一流的教学与科研设施,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田野调查为主要路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南亚东南亚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有南亚东南亚特色馆藏与数据库、面向国内公开出版《南亚学》集刊(创刊于2022年),与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已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
欧亚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欧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11月。中心致力于推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开展欧亚问题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在新的学科体系下,中心致力于建设具有协同性、互助性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为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心科研人员、访问学者等营造内外共通的学术交流环境。
中心科研团队由冷战国际史资深专家、地区研究院讲席教授团组成员沈志华教授领衔,现有教授1名、助理研究员3名、博士研究生6名、科研助理1名。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覆盖政治学、经济学、世界史等学科,研究地域已覆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心每学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组织电影、纪录片和艺术展览,为欧亚问题研究学人以及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解、认识及理解欧亚地区的平台。
中心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学术联系。目前,中心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格鲁吉亚战略与国际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建立了广泛且良好的合作。除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外,地区研究院欧亚研究方向博士生的田野调研工作均得到了海外合作单位的支持。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11月,是隶属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科研机构。中心坚持基础研究,立足田野调查,致力于从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西亚北非地区开展兼顾历史与现实,横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段九州博士,现有助理研究员4名、博士研究生6名,科研助理1名。此外,中心还有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担任讲席教授、亚当·哈尼耶担任联合讲席教授。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研究国别覆盖广泛,包括阿富汗、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卡塔尔、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西亚北非地区国家。
中心与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密切。目前,中心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牛津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和伊斯兰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近东系、沙特费萨尔国王研究中心、卡塔尔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政经学院等。此外,中心已与阿联酋沙迦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在沙迦共同建立田野工作站,进一步深化中心在研究对象国的合作。
西亚北非研究中心将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其他研究中心一道,丰富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知与理解,努力成为推动西亚北非地区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
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
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是隶属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科研机构。中心立足基础研究,持续开展非洲研究相关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并希望藉此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中心以非洲研究的知识生产、传播为主要任务,致力于促进学术思想的争鸣与融汇,并期冀成为连接中国、非洲本土与国际非洲研究学界的重要科研平台。
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高良敏博士,副主任为助理研究员熊星翰博士,现有助理研究员5名、博士研究生5名、科研助理1名。中心科研人员学科背景多元,覆盖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世界史等学科,研究对象国包括南非、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乌干达、卢旺达、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喀麦隆、加纳、乍得等。
中心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目前,中心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开普敦大学、卢旺达大学、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依法卡拉健康研究所、麦克雷雷大学、图阿马西纳大学、毛里求斯大学、拉各斯大学、肯尼亚阿迦汗大学医学院、达喀尔大学等开展过良好的合作。除学术交往外,中心师生在研究对象国开展的田野调研和学术访问均得到合作单位的支持。此外,中心已与卢旺达大学在基加利共同建立田野工作站,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双方合作。
除研究人员个人学术产出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中心也作为一个整体产出学术产品。中心主要聚焦撒哈拉以南非洲重要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议题,开展院内外、跨区域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举行学术会议,筹办学术讲座,推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区域动态》栏目等学术活动,致力于成为兼顾学术视野、专业深度和大众知识推广的学术平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成立于2024年4月,致力于在围绕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拉美和加勒比问题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强调以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长时间浸润当地的田野调查,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学科交融,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理论创新,旨在深度考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促进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将持续建设包括科研人员、在读博士研究生、外部国内外学者等在内的拉美研究学术共同体,为学术协作与创新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中心科研团队目前包括讲席教授1名,助理研究员4名、博士研究生8名,科研助理1名。当前,中心主任为助理研究员周燕博士。中心科研团队学科背景多元,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人类学、世界史、艺术学理论、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研究国别覆盖广泛,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鲁、哥斯达黎加、古巴、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等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心每学期举办独立学术讲座、系列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活动,为拉美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提供进一步理解当地的平台。
中心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会议、田野调研工作等。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阿根廷宏观经济大学、阿根廷迪特拉大学、智利大学、巴西利亚大学、墨西哥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
中心将依托地区研究院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丰富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努力成为推动拉美和加勒比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
全球问题研究中心
全球问题研究中心旨在研究全球经济和全球政治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区域国别研究工作进行理论、方法及重要问题的探索与构建,在学科交融的基础上聚焦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全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国内外的学术和机构合作、创建研究数据库、进行田野比较研究、建立发展中国家田野工作站等。中心教研团队由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教授领衔,现有教研人员2人,配有科研助理1人。
工作内容上,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将努力尝试推动全球问题研究的议题聚焦和理论构建,在学科交叉、地区基础、全球议题之间寻求最优结合,围绕全球问题展开前沿的研究实践和理论创新探索。以此为导向,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统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田野重点实验室的整体工作,具体包括:海外田野工作站的筹建和管理,海外田野工作站的预算、决算、以及运营评估;田野调查笔记的收集、核查;统筹田野资料收集与数据中心的对接;引导探索田野工作与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架构、学科范式之间的联系。
统筹《区域国别学》、《田野调查》刊物的创办和运营,为刊物的出版工作提供协助。
统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具体包括:与各区域中心协作,对数据库采购、分类、使用方法等事项进行提前规划;负责数据库采购、运营的相关具体事宜;对田野重点实验室所收集田野资料的接收工作。
在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规划和指导下,协助院内教学组筹备和开设与重要全球问题研究相关联的研究生课程,其中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主要参与研究议题设置,并协助研究院协调优质教师资源。
策划和发布全球问题研究类课题,推动本院研究人员之间,以及本院与其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合作,共同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开展研究和产出学术成果。
搭建和维护国内、国际的全球问题研究网络,推动和引领优质全球问题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并藉此提升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在全球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
筹划和举办中国研究系列讲座,邀请优秀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中国问题研究与全球问题研究的互动与对话,也助力院内学者向海外介绍最前沿的中国研究议题。
筹划和举办比较研究系列讲座,甄选不同学科中在比较研究领域产出过优秀学术成果的学者,邀请其围绕比较研究议题举行讲座,从而加深院内学者对于比较研究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比较研究视角、方法和反思融入到对于区域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实践中。
对热点、关键的全球问题进行发掘,策划与之相关的深度辩论、对话类活动,并形成优质的学术和公共产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论文、报告、视频、音频等。
评估和资助非典型性全球问题研究的科研课题。本着多元、开放、探索的精神,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非典型性全球问题研究课题进行评估和资助,尝试寻找全球问题研究领域中非典型性议题与典型性议题间更底层的逻辑与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