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4日,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以下简称“地区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清华地区研究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超越地区·全球南方的新议题与新愿景”,来自40余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围绕全球南方的最新变革、合作与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和地区研究院院长姜景奎在开幕式致辞。

劳拉·哈蒙德、河野泰之、白重恩、张静、沈志华、过勇、姜景奎、蒂姆·尼布洛克出席开幕式(第一排从左至右)
过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治理格局深刻调整,发展中国家正成为关键力量,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清华大学高度重视该领域建设,期待通过本届论坛与各国学者共探合作与挑战,推动区域知识共同体发展。

姜景奎致辞
姜景奎代表地区研究院欢迎专家学者,介绍了学院建设进展,强调区域国别学发展的新机遇,并期待与会者深入交流,共促理论创新与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

沈志华、白重恩、尤金·罗根、河野泰之、玛丽安娜·拉诺斯、熊星翰分别作主旨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论坛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围绕中国与全球南方关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水资源与粮食安全、区域研究与南南合作、以及田野调查对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展开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围绕“地缘政治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历史书写与文化传承”“资源治理与合作”“国际移民与包容性发展”等六大主题,设有23个分论坛。学者们聚焦地缘重构、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移民融合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等热点,展现多元案例和比较视角。分论坛汇聚五大洲高校与智库专家,推动跨学科、跨区域交流,彰显全球视野和知识共享,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并举。同期,清华大学地区研究丛书专场讨论会顺利举办,获多家知名出版机构支持。

圆桌讨论
7月4日下午,部分与会学者围绕“全球南方新议题与新愿景”圆桌讨论,认为多元合作、创新和深入田野调查将为全球南方国家应对复杂挑战、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带来新希望。
劳拉·哈蒙德、赛罕萨那·呼日勒巴特尔、王霆懿分别作闭幕致辞(从左至右)
闭幕式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劳拉·哈蒙德、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赛罕萨那·呼日勒巴特尔、阿联酋外交学院王霆懿围绕区域协作、国家关系与全球变局发表演讲。

清华地区研究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全球众多学者参与,成为区域国别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前三届论坛主题涵盖“共同挑战”“区域与世界”“不确定性时代的发展中国家”等。论坛坚持多学科交叉与田野调查,推动中国与全球南方知识互鉴,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