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IIAS)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独立讲座在中央主楼205室举行,主题为“华人工厂与非洲女工:一种基于性别、种族和阶级的分析”。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助理教授许亮老师主讲,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项目博士生肖齐家主持。地区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以及来自其他院系的师生参加了现场的讲座。
讲座伊始,许亮老师以中非关系为切入点,介绍了关于中非关系的两种主流叙事类型,即作为“帝国”的中国和作为“发展模式”的中国。许亮老师认为,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叙事类型——作为“资本”的中国。中国在非洲的资本主要分为三类,即国家资本、草根冒险资本和私营产业资本,不同的资本在当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紧接着,许亮老师以南非新堡市的中国服装工厂为例,介绍了当地华人工厂的诞生背景,并从种族、性别和阶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许亮老师指出,“班图斯坦”政策和“边境工业”政策促成了新堡市华人工厂的产生。当地华人工厂雇佣了大量的祖鲁女工,而华人企业主对黑人女性的认知主要是基于生产力。随后,许亮老师介绍了这些被称为“工厂母亲”的祖鲁女工的代际构成及其职业和人生轨迹。许亮老师认为,“工厂母亲”的家庭结构主要以女性连结,其传统形象由“留守母亲”转变为积极参与生产的工人形象。此外,华人企业中的“雇主罢工”是一种劳资对抗的武器,“工人罢工”与“雇主罢工”并存的这一现象反映了阶级的悖论,体现了南非工会权力与工厂现实之间的落差。
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许亮老师和现场的师生围绕祖鲁女性跨代际家庭的产生原因、祖鲁传统家庭结构、华人企业与非洲女工互相影响的方式和程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许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非洲社会经济史、非洲华侨华人、中非关系等。发表论文有《历史经验、共同挑战与相互学习:中非环保合作评估》《美国援助非洲政策评析》《中国的苏丹研究综述(1949-2006)》《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研究新视角》等。
文字编辑:董慧
排版编辑:程遥
审校:撒哈拉以南非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