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叙利亚的难民回归与重建
    • 作者: 易伯拉欣·阿瓦德 (Ibrahim Awad)

      *易伯拉欣·阿瓦德是开罗美国大学(AUC)国际事务实践的教授,移民与难民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拥有开罗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研究与发展研究所的政治学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区域主义和区域一体化、国际移民和难民研究以及就业和人权方面的研究。阿瓦德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拉伯世界,中东,非洲和欧洲-地中海地区。

      译者:杨光,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概要

      俄罗斯和伊朗的主动干预,以及土耳其的实际支持,使得大马士革当局能够在困扰叙利亚国内军事冲突的对抗中胜出,如今其已控制了叙利亚几乎全部领土。数百万难民的返回已成为冲突参与者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有二。首先,冲突各方中的某些派别(例如欧盟)坚持不应设有任何先决条件。其次,对于正在获得胜利的国家-地区-国际联盟(叙利亚-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俄罗斯)来说,难民的返回将标志着民众对于认可大马士革当局对叙利亚领土的控制,这也会加强他们的合法性。这对于大马士革当局和他的俄罗斯,伊朗盟友来说尤为如此。

      无论这些正在获胜者的偏好是什么,在国际难民法里,难民们回国必须本着自愿的原则,这不仅涉及难民们自身的自由意志,也包括他们实际的准备状态。尽管难民们袒露心声希望回家,但迄今为止真正返回的人尚不占多数。已有的基于埃及、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境内的难民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居住在这些国家内的叙利亚难民都有着强烈的重返愿望。但是,很多人担心在就国家冲突达成全面解决方案前,重返还为时尚早。在已登记的5648000名难民中,只有2.8%的人在2016年至2019年4月重返叙利亚。这一百分比揭示了难民们对于重返家园的准备有限。这一有限的准备状态,是在重返与重建事宜上矛盾的态度、计划和政策的结果。

      眼下当务之急是重建整个叙利亚,为有朝一日国民的回归创造条件。然而,不论是直接关注难民生存的人,还是那些力挺大马士革当局的人,都难以对叙利亚的重建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在原则上,黎巴嫩的各方都同意将叙利亚的难民送回去,黎巴嫩因收容难民而承担的经济负担,是被反复表达的一个观点。约旦国内也希望这些难民能够早日回国。对于土耳其来说,让在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回国是他们想要削弱当地库尔德影响力的政治武器。而俄罗斯与伊朗本身并没有重建叙利亚的资源,俄罗斯甚至希望将难民重返叙利亚作为刺激欧盟资助重建的手段。最后,虽然中国在促进叙利亚重建一事上,比俄罗斯、伊朗与欧盟占据更有利地位,但中国与叙利亚的地理距离,以及在历史上与叙利亚缺乏联系的事实,无法支持中国在叙利亚重建中成为潜在的重要行为体。

      那些真正拥有资源的—尤其是欧盟,则将确立包含各方在内的政治讨论机制、实现后续政策制定,作为他们参与资助重建事宜的条件。欧盟认为大马士革当局从一开始就对冲突负有责任,对当局的态度也了其考虑参与叙利亚重建条件的首要因素。同时,欧盟不希望在他们参与叙利亚重建时会增强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关于最关注叙利亚重建事宜的沙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两个海湾国家,其想参与重建可能追求的是一个地缘政治目标,即与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保持平衡。然而,在沙特阿拉伯支配的经济资源方面,仍存在争议。也门战争的开支极有可能影响涉及的几方的立场。此外,如果没有能够保全面子的政治和解,沙特对于大马士革当局的态度也很难彻底转变。

      因此,难民返回、政治和解与国家重建三者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建立了起来,即重返、政治和解和重建间关系的种种态度陷入了僵局。要打破这一僵局,就必须重新思考各参与者的优先考虑事项。考虑到境内现实情况,以及相关国家、区域和国际行为体的立场、愿望和利益,由此精心部署一个政治重建进程,也有可能实现进展。对于有实力的参与者来说,参与重建这一承诺实际上是扭转大马士革当局军事优势所形成的政治局势的手段之一。由于大马士革当局不认为有必要与军事战败方进行商谈,重建事宜陷入僵局,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相当多的难民也无法踏上归途。只有当大马士革当局意识到,为了能实现重建,他们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其潜在投资人进行商谈,僵局才能被打破。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