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乡讲坛”第四讲 | 非洲奴隶制与大西洋奴隶贸易
    • 2021年5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2021年春季学期“两乡讲坛”第四讲在中央主楼205会议室召开,主题为“非洲奴隶制与大西洋奴隶贸易”。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沐涛主讲,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高良敏主持。地区研究院博士生、研究员和来自其他院校的老师、学生共10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参加了讲座。

      本场讲座,沐涛教授重点从四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非洲奴隶制与大西洋的奴隶贸易。首先,沐涛教授向大家讲解了奴隶和奴隶制的概念、词源,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关于非洲奴隶制的研究专著和译作。

      紧接着,沐涛教授以古代埃及、努比亚和阿克苏姆三个地区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东北非的奴隶制。他指出,以上三个地区的奴隶主要是战俘,其中埃及奴隶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修建金字塔、神庙、运河等大型工程;努比亚和阿克苏姆的奴隶用途则体现在大型工程和出口方面。

      讲座的第三部分,沐涛教授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社会的奴隶制主要以苏丹人和班图人为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家庭奴隶制,其在非洲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二是以索科托哈里发卡诺为代表的王室奴隶制,王室奴隶通过“知识”的获得、传播成为皇室奴隶文化的核心,而其领导者有政治和行政决定权力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三是东非阿拉伯奴隶制,其主要建立在班图人和阿拉伯社会传统的基础上。

      讲座最后一部分,沐涛教授从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衰、美洲大量输入黑人的原因以及黑奴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向大家详细阐释了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后非洲奴隶制的变化。他最后概括到,非洲传统奴隶制具有发展缓慢、温和性、变动性等特点,与西方现代殖民者的奴隶制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大西洋奴隶贸易影响下,非洲本土奴隶制经历了发生、发展、停滞、发展、终止五个阶段。

      在互动提问环节,听众针对沐涛教授的讲座内容,与沐涛教授进行了积极交流互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何看待奴隶贸易中非洲本地人扮演的角色、奴隶贸易对于非洲社会阶层和政治结构的影响和联系、阿拉伯学者如何看待非洲的奴隶问题以及非洲奴隶贸易的研究趋势等等。对此,沐涛教授均逐一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沐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上海世界史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在非洲史、犹太文明史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等领域取得较显目研究成果。主要著作包括《非洲通史》(合著,近代卷)、《中非关系史》(合著)、《南非对外关系研究》和《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等。发表的文章主要有《试论黑奴贸易与伊格博族奴隶制的发展》《论伊斯兰教在黑非洲的传播与影响》《万隆会议与现代中非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浅论矿业革命对南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文字编辑:王子静

      排版编辑:王子静

      审校:董慧、高良敏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