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师生赴贵州开展帮扶活动
    • 3月2日至3月6日,在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石头计划”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10名师生赴贵州黔东南苗侗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开展帮扶活动,重点面向加宜村小学开展“送课下乡”的活动。

      活动期间,师生们为加宜村小学全校350余名学生送课70余节,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包括6个年级的语文课、英语课、看世界阅读课、读后感绘画课和课后作业辅导等。上课之余,加宜村小学教师还与地区研究院师生一同研讨教学,分享感受。师生们也与加宜村小学师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大手牵小手”运动会,在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多项赛事中增进友谊,共享运动魅力。此外,地区研究院师生还家访了“石头计划”资助的困难学子,开展红色党团活动,参观加宜苗寨红军驻扎遗址,学习红军精神。


      师生帮扶感想节选

      通过本次支教之行,我意识到偏远山区的教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几次支教活动就可以改变的。支教活动只能在孩子们心里为他们播下梦想的种子,但并不能解决当地教育的根本问题。我认为当地教育发展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缺乏重视。当地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缺乏陪伴,依赖手机。父母对孩子没有教育方面的期望,普遍觉得平安长大就好,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资金、距离等原因都能轻松成为中断孩子教育的理由。
      2.师资紧缺,缺乏专业出身的老师,一位老师需要负责多个班的教学,精力不足。学校有实验室、计算机室,但没有老师可以教课,所以只能闲置或被改为办公室、杂物间。教师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加宜小学的老师都是以校为家,手机是与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因此可能很难吸引年轻、专业的老师任教。

      ——戴蓉瑄

      此次送课下乡活动不仅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而且也深化了我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理解,同时深深感受到了送课下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送课,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着爱心和希望。我们的到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关注,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意识到世界的美好和无限可能。虽然我们的陪伴只是短暂的,但我相信,这份爱与关怀将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龚婷

      尽管我们的到来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但我仍旧坚信,这是一次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难得体验。据校长说,村子里的家长们大多对孩子教育没有规划,认为孩子“长大就好,回家种地也没什么不好”,孩子们私下都说苗语,只有上课时才偶尔讲两句普通话,老师们以校为家,与外界缺乏交流,因此需要看看外界是怎么做教育的,才能不让自己被社会所遗忘。现代社会冲破传统伦理这件事带来了许多伤痛,但也具有积极意义:现代社会让人的生活拥有了更多可能,人可以承认并实现自己的欲望,此乃现代社会的福利。任何秉持善心、笃信公平的人都会认为 ,任何人都应该可以承认并实现自己的欲望,怎奈苦于资源匮乏、条件有限,这里的孩子做不到这一点。这正是我们前来的意义:我们让他们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给他们开一扇天窗,告诉他们去到更远的世界这件事是不无可能的。

      ——郭泽龙

      如果说有什么超乎我的预期,那大概就是杨校长和周校长对于我们支教意义的解读。他们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我们(尤其是女老师)的到来给当地女童的人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当地依然存在童婚。女童由于认知局限,很容易认为某个男性对自己很好,差不多就嫁了,她的人生则从此绑定在家庭中,不愿再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在我的班上,一个女孩听了我走出大山再通过发展研究来回馈命运的故事之后说:我也想像老师一样,读硕士、博士,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希望真的至少能实现这层意义,而不只是给支教者的简历增添一笔“公益足迹”。

      ——黄爱丹

      短短几天时间或许带去不了太多知识性的内容,取代不了扎根山野的一线教师付出的辛劳,也改变不了应试教育体制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够从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走出来的现实。但是,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有什么,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外面你希望他们努力走出去,带给深山中的孩子一些未来的希望,带去一些走出去的力量,却是我们能够做出的微小贡献。

      ——黄珊

      改变大山孩子的命运,根源还是在于改变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扶贫攻坚政策非常正确和伟大。中央政策能够集中许多资源给到偏远地区,并带来一些切实的改变,比如提供发展思路,比如对接更多外部的经济文化人力资源,从而给当地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好的师资留在当地教书育人,改变当地家长的落后观念,进而培养当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让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跳脱出打工仔、打工妹的狭窄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期许,更努力地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李宇晴

      这次支教让我有几点反思,我认识到,社会中处境尚可的人有义务有责任去尽自己所能帮助边缘群体。精英非常容易生活在巨大的泡泡中,对他人的困难选择性忽视,并简单地将他人的处境不佳归结于不努力。当我们离开抽象的数字,具体去看每个人的生活时,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冷血地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努力。恰巧我的研究对象国智利就在经历这样的困境,精英和大众无法共情,当一个社会缺乏团结,优渥群体无法对困难群体共情,也不愿提供援助之手,最终的结果导致彻底失望的民众走上街头引发社会不稳定,国家内部每个人都会为此承担后果。

      ——王诗傲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加宜村的日常生活。美丽的梯田、柏油山路和高速公路构成了这个山区村寨的风景画卷。虽然网络通畅,但物流效率相对较低,这也是偏远山区常见的问题。但最令我担忧的,是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女孩早婚问题的严峻性。加宜完小的老师们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业,还在努力了解、解决孩子们各自的家庭生活困难,努力让孩子们专注于学业,免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改善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平衡教师个人发展和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关系,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的同时,也能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境遇,让乡村教育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收获幸福。

      ——肖齐家

      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孩子们的认知有限,生活和学习物资紧张,但我并不认为这些孩子的天资一定比山外的孩子差。于此同时,偏远地区的老师们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更加繁重的,且并不一定有家庭教育的协同。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确实是一场系统性战斗,也是真真切切地能够惠及偏远地区人民的政策。如何能让偏远地区更多地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福利,让教育资源更加平衡,是留给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更多的方面为偏远地区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教育出一份有限的绵薄之力。

      ——许帅

      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帮扶支教如何实现其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只有长期和持续性的影响才有可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的支教上课时间只有两天,明年来这里支教的人也许会换一波。上课时间短、间隔时间长、人员更换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今年我们上课的某个班的孩子们有持续性的影响并长期关注他们的发展?我自己给出的方案是:与该班级的任课老师保持联系,时常发自己介绍不同地方或者鼓励孩子们的视频给任课老师,请老师转给孩子们看;另外,尽力争取还能参加明年的支教,并教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上有更大的连续性。

      ——周燕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