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经济史及其发展》系列讲座第五讲|三次世界危机中的拉丁美洲:工业化之路(1914-1950)
    • 2022年3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简称:地区研究院)邀请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教授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在线为院内外师生带来了《拉丁美洲经济史及其发展》系列讲座第五讲,讲座主题为“三次世界危机中的拉丁美洲:工业化之路(1914-1950)”,本系列讲座主持人是来自地区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员袁梦琪。

      讲座伊始,拉齐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本讲思路。首先,拉齐教授带大家回顾1850到1914年间拉丁美洲地区以出口主导的经济模式。在此期间,拉丁美洲地区各国因为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使得对外直接投资(FDI)和移民群体大幅进入该地区,尤其是巴西和一些南椎体(Southern Cone)国家,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同时他通过图表展示了拉美国家的历史移民输入潮及其影响同美澳等移民国家的发展区别。同时也因为交通运输的改善,拉美国家在大宗商品输出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如谷物、冷冻肉类、石油等主导的出口经济。但是同时他也提出问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吗?

      接着,拉齐教授向听众们介绍外向型经济面临两种经济危机时的表现。一种是分析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战争会使得民用商品和劳动力供应稀缺,商品价格上涨,交通运输中断等;政府此时的对策往往是确保为外部“新兴经济体(emerging economies)”提供和输出必要的物资。另一种是分析全球经济危机会带来的影响,以1930年大萧条和2018年经济危机为例,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下降,而商品和劳动力供给变得过剩,同时通货紧缩压力增加;政府此时的对策往往是高举保护主义的大旗,以确保本地需求的供应。

      然后,拉齐教授带大家认识从出口带动增长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内的19世纪20年代的拉丁美洲经济历史。他重点讲解了1914到1918年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经济后果,包括出现进口中断和部分“进口替代”的现象,而依赖外部资本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等;战后,因为全球市场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的不稳定,而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也被终结,美国则作为强势发展的经济体崛起。最后,拉齐教授还讲到从经济大萧条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拉丁美洲经济历史,包括拉丁美洲地区在经济大萧条期间面临的的问题及其经济影响和各国应对大萧条的政策类型。

      问答环节中,听众们积极踊跃向拉齐老师提问,双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拉齐教授耐心深入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包括阿根廷中央银行在大萧条时期成立的影响和作用、外汇管制对拉丁美洲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衡量,以及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和人口结构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最后,本场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教授现任教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是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和迪特拉大学经济系。2016-2018年曾任阿根廷中央银行副行长,2019年曾任阿根廷国民银行副行长,曾负责阿根廷全国范围的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史、拉丁美洲现当代史、中世纪史,著有Como Sapiens: correr, comer, amar y descansar a la manera de los humanos (Debate, 2020)、Macroeconomía argentina (Alfaomeaga, 2006)、Entre la equidad y el crecimiento (Siglo XXI, 2004)、El ciclo de la ilusión y el desencanto (Ariel, 1998)等多部书籍。

      文字编辑:许帅

      排版编辑:程遥

      审校:袁梦琪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