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经济史及其发展》系列讲座第三讲|后独立时代拉丁美洲的自主与动荡(1800-1870)
    • 2022年3月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主办的《拉丁美洲经济史及其发展》系列讲座迎来第三讲,讲座主题为“后独立时代拉丁美洲的自主与动荡(1800-1870)”。本系列讲座主讲人是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教授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本系列讲座主持人是地区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袁梦琪。

      讲座伊始,拉齐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殖民经济相关的基本概念,继而引出对殖民经济的思考。首先,拉齐教授讲到欧洲是如何从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中获利。以西班牙为例,资源富庶的海外殖民地直接让其坐拥本土没有的金山银矿,成为富甲一方的殖民霸主;但殖民经济对欧洲的贡献不仅限于此。殖民地的贸易往来为欧洲的工业革命奠定了资金基础,尤其是奴隶贸易;而拉丁美洲盛产的各类原料也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投入,例如棉花。接着,拉齐教授剖析了欧洲如何稳固其在拉美的殖民帝国。实际上,开拓疆土并不是欧洲殖民势力的兴趣点;受远距离限制,加上美洲本土人文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殖民地的冲突往往限于当地,而非和遥远的宗主国;即使欧洲的皇家官员和殖民地精英间形成微妙的制衡局面,但这一局面在19世纪初被打破。此外,拉齐教授还分析了殖民经济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殖民经济带来了无尽的收益;另一方面,殖民地的土地保有权制度、种姓制度和充满矛盾和歧视的司法体系也给欧洲的宗主国带去了许多限制和负面影响。

      紧接着,拉齐教授从理论层面解析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后仍然保留的殖民遗产,其中包括制度主义、依附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从制度主义视角看,殖民制度使得拉丁美洲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不同政权集团间的冲突引发了政体的变迁。从依附论视角看,世界经济体可以区分为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国家和遭受剥削和控制的外围国家,后者依附于前者,双方国际地位不平等。拉丁美洲地区则是外围国家中的边缘地区。站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角度来看,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相对的优势也会有所不同,致使形成不同集中导向型经济。

      问答环节中,双方进行了激烈有趣的互动交流。听众们纷纷踊跃提问,拉齐教授耐心细致地一一给予回复。其中,包括拉美国家走向工业强国的潜力,从制度主义角度看独立后巴西的经济表现,拉美国家在独立初期的经贸状况等问题。大家纷纷表示,从讨论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的丰富,还得到了研究思路的启发,受益良多。

      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教授现任教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是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和迪特拉大学经济系。2016-2018年曾任阿根廷中央银行副行长,2019年曾任阿根廷国民银行副行长,曾负责阿根廷全国范围的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史、拉丁美洲现当代史、中世纪史,著有Como Sapiens: correr, comer, amar y descansar a la manera de los humanos (Debate, 2020)、Macroeconomía argentina (Alfaomeaga, 2006)、Entre la equidad y el crecimiento (Siglo XXI, 2004)、El ciclo de la ilusión y el desencanto (Ariel, 1998)等多部书籍。

      文字编辑:许帅

      排版编辑:程遥

      审校:袁梦琪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