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的回答
2022年11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福泉教授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师生及校内外观众在线分享了题为《伊朗什叶派乌里玛为什么“能”——来自历史的回答》的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从事伊朗问题研究的刘岚雨助理研究员主持了此次讲座。来自海内外多所单位与高校的近120名观众参加了本次讲座。
李福泉教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叶派乌里玛为何能历史上多次强力干预政治?随后,李教授通过梳理什叶派乌里玛七大发展阶段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第一阶段为什叶派产生及建立独特政治观念。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穆斯林内部就继承人分歧展开权力斗争,先知女婿阿里一派发展为什叶派。什叶派信奉隐遁说、复临说等独特伊玛目教义,并坚信只有伊玛目统治才具有完全合法性,这导致其与王权间难以弥合的鸿沟。第二阶段为萨法维王朝什叶派化政策推动伊朗本土什叶派宗教教育稳步发展。李教授指出,如果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未宣布十二伊玛目派为萨法维王朝国教,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不可能由宗教领袖领导。第三阶段为18世纪末乌苏勒教法学派战胜阿赫巴尔学派。这一胜利及时回应了什叶派丧失强大王权保护后如何发展的时代问题。李教授指出如果没有这一胜利,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宗教领袖不可能直接执掌政权并依据现代社会需要进行教法阐释。第四阶段为恺加王朝什叶派乌里玛与国王形成二元权威制。这一阶段中国王为维护其统治合法性主动拉近与乌里玛关系。第五阶段为恺加王朝后期什叶派出现宗教权威。伴随什叶派乌里玛等级化发展,宗教权威逐渐形成并接连领导了领导伊朗烟草抗议运动和伊朗立宪革命。第六阶段为库姆经学院复兴。礼萨·汗的世俗化改革影响,乌里玛在政治领域边缘化,且丧失司法和教育领域主导地位。1921年库姆经学院的复兴推动乌里玛发生转变并最终重新取代国王。第七阶段为什叶派乌里玛政治化发展。霍梅尼发起抗议运动并提出法基赫监护思想,由经学教师逐步成为效仿源泉,将大批学生和乌里玛作为后备力量。与此同时,以贾拉勒·阿勒·艾哈迈德为代表的伊朗知识分子对立宪革命开启的西方化进程进行彻底反思,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由仰慕转变为批判甚至否定,对伊斯兰教的态度由批判转变为全面拥抱。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后,库姆经学院的学生和乌里玛迅速成为反国王运动最活跃力量,什叶派伊斯兰教成为动员民众主要工具,清真寺等宗教场所成为动员的主要据点,革命运动不可逆转地伊斯兰化。
李教授关于什叶派乌里玛领导革命并最终胜利作出两点反思。第一,西方“现代化只能在世俗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观点导致其极大低估什叶派乌里玛力量。第二,伊玛目隐遁、萨法维王朝开启的什叶派化、乌苏勒学派的胜利、19世纪后期统一什叶派权威的出现、1921年库姆经学院的复兴等因素导致什叶派乌里玛获胜具有必然性。
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李福泉教授与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对于听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什叶派与逊尼派教法学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苏菲主义在伊朗民间影响力、大阿亚图拉对代理人教法学家阶级要求等均给出精彩回复。
李福泉,1978年生,甘肃永登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什叶派、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研究。曾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联酋学术考察,2016年9月曾赴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访学13个月。出版专著2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西亚非洲》《安徽史学》《史学集刊》《国际论坛》《南亚研究》《世界民族》《世界宗教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各1项。
文字编辑:胡轶凡
审校:刘岚雨
排版编辑: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