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以下简称“地区研究院”)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法律全球化系列讲座第八讲在线上召开,主题为“全球正义问题”。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鲁楠老师主讲,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丁辰熹主持。地区研究院多位研究人员、博士生,国内外各高校的学者、学生以及对相关议题感兴趣的人士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鲁楠老师以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全球正义》一文为基础,向听众分享其关于全球正义问题的见解及评价。本次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全球正义的定义,阿玛蒂亚·森对于正义的基本看法,超越进路与比较进路两种正义论的分歧以及鲁老师对于阿玛蒂亚·森全球正义观的评价。
鲁楠副教授首先分别就正义与全球正义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正义所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制度安排。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学术界围绕正义的标准和实现手段进行了大量讨论,这些讨论往往都严格限定于政治共同体边界的内部。然而,在全球化时代,正义的准则和覆盖范围开始突破政治共同体的界限,扩展至世界社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出现了有关全球正义的讨论,并围绕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紧接着,鲁老师介绍了全球正义的三种代表性理论,包括罗尔斯的全球正义理论、霍布斯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以及阿玛蒂亚·森的全球正义理论,并详细阐释了这三种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独有特点。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鲁老师以《薄伽梵歌》为切入点,向听众们介绍了阿玛蒂亚·森基于印度传统文化发展出来的全球正义理论。鲁老师肯定了森在学术史上对于正义理论的贡献,但同时指出了森对于印度神话的误读。
在讲座第三部分,鲁老师将罗尔斯的超越进路正义理论和阿玛蒂亚·森的比较进路正义理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理论差异。在此基础上,他又通过战争、贫困和歧视三个层面的实例对超越进路和比较进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比较和阐释。
讲座第四部分,鲁老师分析了比较进路正义理论的优势和弱点。他指出,比较进路增添了发展中国家看问题的视角,有利于避免意识形态对抗,更有利于识别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同时还有助于转化成跨国行动的公共政策。尽管如此,森的比较进路也有自己的问题,它将制度与能力相对立,无法调和道义论和后果论,甚至可能会沦为延宕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的托辞。
在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鲁楠副教授与现场的师生围绕自由国家界定标准问题,发展权与正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全球正义理论与文明开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鲁楠,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法与法律文化、法学理论、法社会学,主要从事比较法基本理论、法律全球化、法律与发展问题研究。鲁楠老师发表的主要论文及文章包括《全球化时代比较法的优势与缺陷》《世界法治指数的缘起与流变》《非西方法文化在比较法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匿名的商人法——全球化时代法律移植的新动向》等,编著包括《比较法学读本》《法理学手册》《法律全球化:中国与世界》等。
文字编辑:丁瑞林
排版编辑:程遥
审校:董慧、丁辰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