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主办的《拉丁美洲经济史及其发展》系列讲座迎来第六讲,讲座主题为“拉丁美洲内向型工业化的成就与局限(1950-1970)”。本系列讲座主讲人是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教授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本系列讲座主持人是地区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袁梦琪。
讲座伊始,拉齐教授向大家整体介绍了本讲的授课要点。首先,拉齐教授向大家解释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含义。在经历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逐渐由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模式转向实施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模式,以期摆脱因过度依赖出口所陷入的经济泥潭。拉齐教授进一步阐释了政府促进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的手段,例如通过设置关税、进口配额、各类出口税率、指导性信贷和调配大型项目里的国有资产占比等措施,来保护内向型经济的发展。接着,他解释了拉美国家出现这种经济发展路径转向的背景:首先是领导人因素,他们成长于战时,对于长期不稳定的对外依赖型经济有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希望能走上一条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其次是受到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政府需要主导参与推动发展,才能让更多的民众去消费新出现的工业制成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是在拉美经委会中以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学家,提出拉美各国应该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来打破国际经济结构中的“中心-外围”局面。然后,拉齐教授深入解析了拉丁美洲地区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表现及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异同。和拉丁美洲国家情况相似,亚洲和东欧国家的工业化起步也比较晚。但彼此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工业化模式:一是以拉丁美洲国家和印度为代表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模式;二是以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三是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比较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之后,他提出进口替代工业化还是需要有充足的比较人口资源优势,同时更适用于较大的国家。最后,拉齐教授仔细梳理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等问题。他认为进口替代型工业化会引发“外汇瓶颈”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此外,进口替代型工业化会推动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
问答环节中,听众们积极踊跃地提问互动。就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或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模式的实施与政府体制间的关系,拉丁美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背后的原因,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在拉丁美洲不可持续的缘由,阿根廷民粹主义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南方共同市场在区域一体化方面的作用和实效等诸多问题,双方展开热烈而深刻的探讨。最后,本场讲座在听众们的阵阵掌声中完美落幕。
卢卡斯·拉齐(Lucas Llach)教授现任教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历史和社会研究系,是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本科毕业于阿根廷迪特拉大学经济系,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和迪特拉大学经济系。2016-2018年曾任阿根廷中央银行副行长,2019年曾任阿根廷国民银行副行长,曾负责阿根廷全国范围的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史、拉丁美洲现当代史、中世纪史,著有Como Sapiens: correr, comer, amar y descansar a la manera de los humanos (Debate, 2020)、Macroeconomía argentina (Alfaomeaga, 2006)、Entre la equidad y el crecimiento (Siglo XXI, 2004)、El ciclo de la ilusión y el desencanto (Ariel, 1998)等多部书籍。
文字编辑:许帅
排版编辑:程遥
审校:袁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