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视角下的东南亚史》系列讲座第六讲|Communities In Crisis: Between Colony & Nation (1930-1945)
    • 2022年5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东南亚组“社群视角下的东南亚史(Southeast Asia: Communities and Histories)”系列讲座第六讲以线上形式开讲。本次讲座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亚洲研究所(Asia Research Ins


      titute)副主任麦特里·昂敦(Maitrii Aung-Thwin)主讲,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东南亚组博士候选人王令齐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近120人参加了本场讲座。

      本场讲座的主题为“危机下的东南亚社会:殖民地与民族国家之间(Communities In Crisis: Between Colony & Nation, 1930-1945)”。讲座伊始,昂敦教授指出,1930年至1945年是东南亚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我们如今在东南亚看到的许多政治现象,例如军人政权、共产主义运动、暴力冲突等都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东南亚社会的转型。昂敦教授将这一时期的东南亚社会称为“危机下的社会(society in crisis)”。“危机”既是经济危机、战争危机,更是社会转型的危机——旧的殖民地社会正在崩塌,而新的民族国家社会尚未建立。学术界关于二战之于东南亚历史进程的意义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东南亚的历史经历了殖民主义(colonialism)、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国家独立(independence)的三段式线性发展;也有学者指出,应将“二战”的关键时间点置于民族主义和国家独立的历史进程之间,因为二战所引起的变化使得战前的民族主义运动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根本性的不同,二战催生了东南亚的“国族构建(nation-building)”。

      讲座的第一部分,昂敦教授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战争期间东南亚社会所发生的变化。20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殖民帝国间的竞争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反殖民运动逐渐酝酿成形,但都遭到了政治上的压制。经济大萧条对东南亚造成了相当的冲击,人们将此归咎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进一步质疑殖民经济体系的合法性。文化上,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思想通过受教育的精英在东南亚当地传播,成为重新凝聚社群的意识形态。二战前夕,人们已经意识到,东南亚社会无法再回到前殖民时代了。

      二战期间,日本帝国的扩张和占领是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记忆。政治上,由于日本的入侵,欧洲帝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秩序崩溃。为消除欧洲的影响,日本在东南亚推行“亚洲人的亚洲(Asia for Asians)”和“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经济观念。日占时期东南亚的政治观念得到了加强,激发了当地的民族主义运动。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者们持有不同的救国理念,向不同的外部势力发出寻求,“亲日派”和“亲欧派”的政治分野在东南亚当地精英中呈现。苏加诺、昂山、披汶·颂堪等在早期选择与日本进行合作,他们将与日本的合作看作对欧洲殖民主义者的反对。经济上,日本对东南亚的资源开采和生产规划破坏了欧洲殖民地国家原先在东南亚建立的经济基础结构。日本的主导冻结了东南亚殖民地与欧洲宗主国的经济往来,将东南亚资源生产的重心转向日本。文化上,日本的占领削弱了殖民地崇尚欧洲风气的观念,东南亚的本土文化得以重新强调。日本的占领再次展现了东南亚历史中外部世界的影响,有观点认为东南亚殖民地的发展进程被日本的占领所打断,另一种观点指出,日本帝国对东南亚的占领是殖民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变化性和连续性的交织成为东南亚历史中的一大脉络。

      讲座的后半部分,昂敦教授讲述了二战后东南亚社会的变化。二战后的东南亚社会并没有迎来和平,而是陷入了更深的动乱。战后的缅甸、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爆发内战,老挝和印尼处于社会动荡之中。军队在动乱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军队作为一股政治力量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今的缅甸和泰国。内战与动荡源于东南亚当地人关于后殖民时代新的“国族社群(national community)”构建理念的争论。昂敦教授指出,东南亚社会的不同群体一直就国家构建的不同理念处于竞争之中。早在二战爆发之前,东南亚当地的社会精英就展现出“亲殖民主义(pro-colonial)”和“反殖民主义”的差异。在东南亚近代的改革运动、民族主义思潮和反殖民暴力抗争中,东南亚当地各派势力此消彼长。殖民帝国的崩溃、日本的占领、殖民主义回归等外部因素只是触发东南亚社会变动的最直接原因,而东南亚当地的社会变化才是深层次的结构性动因。二战为东南亚带来了一个转型中的社会,时至今日东南亚仍处于近代转型的延长线上。

      讲授结束后,昂敦教授与在线师生就日占时期东南亚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二战期间东南亚的共产主义运动、东南亚华人华侨问题、宗教在东南亚反殖民运动中的作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麦特里·昂敦(Maitrii Aung-Thwin)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亚洲研究所(ARI)副主任。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民族国家构建、身份认同、公共历史、基础设施和佛教网络等。昂敦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专著《加隆王的归来:英属缅甸的历史、法律与叛乱(The Return of the Galon King: History, Law, and Rebellion in Colonial Burma)》及合著《缅甸历史:从古至今的传统与变革(A History of Myanmar since Ancient Times: Trad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和《新编东南亚史(A New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等。

      文字编辑:宋天耘
      审校:东南亚组
      排版编辑:程遥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