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地化亚洲研究讲座系列】第三讲:作为复数的现代性:19世纪中的俄罗斯帝国和穆斯林世界
  • 2019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昝涛教授、清华大学佘刚正教授、北京大学施越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温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袁剑教授作为主讲人,清华大学曹寅副教授作为主持人,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带来了主题为“作为复数的现代性:19世纪中的俄罗斯帝国和穆斯林世界(Alternative Modernities: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Muslim World in the Long 19th Century)”的主题讲座。

    佘刚正教授探讨了俄罗斯与黎凡特的历史互动与关系。教授重点阐释了19世纪俄政府如何通过外交、政治手段影响俄罗斯帝国黎凡特境内的东正教以及基督教群体,且就这一现象与现代俄罗斯中东地区的政策做了对比。
    施越教授通过讨论”Russian Hajj(俄罗斯的朝觐)”这本书,阐述了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在19世纪如何在阿拉伯半岛与麦地那地区朝觐。教授通过对朝觐路线的分析,展现了19世纪新的交通方式与国家的监控,如何影响了这些穆斯林群体的跨境移动。

    昝涛教授探讨了16-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教授通过对土耳其当地的原始档案的分析,表明直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仍然对中亚地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控制。

    温爽教授分析了日俄在1904-1905战争期间,埃及知识分子对于日本的研究和认知。这些知识分子通过学习日本军事制与经济曾策,对埃及进行了改造。

    袁剑教授分析了俄国对于中亚认知的产生。教授认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中亚的研究和认知的产生有了断裂,因此中国对于中亚的知识进而产生了断裂。教授认为中国应产生原创的对于中亚的认知,而这一工作,我们应当从我国西北边境、新疆的考察出发。

    最后,曹寅副教授对于施越教授的朝觐故事做出了回应,曹老师指出在东南亚,英帝国、俄罗斯在当地殖民地境内,对于境内的穆斯林群里的管制与规训有相似之处。

    *全球在地化亚洲研究讲座系列(Glocal Asian Studies Lecture Series),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主办,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展,旨在为参与讲座的学者、学者提供一个与世界各地研究亚洲历史和文化的顶尖学者对话和学习的平台。中国的地区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在近年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目前的地区研究往往是国别研究的生硬叠加,而缺乏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联系和比较研究。造成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的区域研究缺乏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文化视角。该讲座系列将邀请国内外亚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与青年学人,就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专题讲座、与参与者对话,以此为契机,培养地区研究者的跨国和全球视角,并重新思考以国别为单位的传统研究范式。

    供稿:程遥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