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清明假期来临前,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荣誉退休教授Tim Niblock教授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博士生们带来的系列讲座(“地区研究:起源、困境、要素与未来(Area Studies: Origins, Dilemmas, Key Concep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的第二讲。这一讲教授为大家概括性地讲解了地区研究领域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及演化,重点介绍了数种在该时期内兴盛的研究理论方法。
发展和演化方面,教授介绍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因为政治上的诉求,开始大力在地区研究领域投入经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地区研究领域的发展。
研究理论方面,Niblock教授首先介绍了在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东方学(Orientalism),之后又介绍了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诸多研究理论方法,亦比较了不同研究理论的特点,重点介绍的理论包括行为主义(B
Behavior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sm)、
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
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Political Economy)等。
面对以上诸多理论,教授亦给大家提供了一种研究理论分类方法。一类可以称作“描述类(descriptive)”,包含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很多主流理论,如行为主义(Behaviorism),这类理论倾向于仅做解释,不做道德判断,没有道德倾向。而第二类理论,可以称作“规范类(normative)”,这类理论带有道德目的,理论带着试图改变人类行为向道德的方向发展的目的,如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sm)。
随着系列讲座的深入,博士生们对于自己研究的地区研究有了更全面、系统的理解,让我们继续期待下一场Niblock教授的精彩讲座!
供稿人:程遥、王霆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