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研究:起源、困境、要素与未来】系列讲座第三讲| Tim Niblock教授
  • 4月 12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荣誉退休教授Tim Niblock教授在清华大学主楼为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20余位博士生们开展“地区研究:起源、困境、要素与未来”系列讲座第三讲——Themes in Contemporary Scholarship in Area Studies。

    此次讲座,Niblock教授着重阐述了1990年代到2000年代地区研究领域的理论演变、范式变迁、欧洲与美国地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范式差异;并进一步阐释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sm)对地区研究的的影响,以及导致地区差异的文化因素、身份认同、社会结构和功能塑造等深层次原因。

    Niblock教授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起始事件,对学科发展和地区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思潮,并对学术研究产生了多重影响,以《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人》为代表的著作体现了自由民主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思潮的扩散。但经济自由化、民主化浪潮和政治体系变迁等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表现各异,以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威权政体表现出强有力的政治稳定性和对自由化的抵制,并触发了大量的学术争论和著作,宗教因素、政治经济学、食利国家论、有限民主论、公民社会、部落结构等解释层出不穷。全球化与民主化未能消除全球各地的差异,反而引起大家对这些差异的进一步反思。

    讲座的后半部分,Niblock与大家讨论了中国地区研究的历史和著作,询问了不同地区研究博士生对有关文献的了解,探讨了地区研究的个人价值、研究内容与中西方差异等问题,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

    供稿:程遥、王霆懿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