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早晨,Tim Niblock教授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博士生们带来了他2019年春季学期系列讲座的第五讲,本讲的主题是“身份认同与历史沿袭对于国家建立及政策制定的影响 (Identity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the Impact on State Dynamics and Policies)”。
Niblock教授在讲座的开始强调了个人的身份认同(Identity) 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建立(Nation-building)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身份认同产生的两大主要方式:一是内生性的,由种族产生的认同感;二是构建性的,由文化、构建命运和身份共同体形成的身份认同,教授用英国、美国、法国的案例解释了第二种身份认同产生的方式。
而后,Niblock讲授重点阐述了中东地区的三个国家,埃及、伊拉克、沙特的人民身份认同与各自国家发展的关系。教授指出,埃及的地理形势和阿拉伯语言为统一语言的情况具有形成身份认同的天然基础,埃及亦通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来强化人民的身份认同。伊拉克战后被西方势力操控、山区居民难以和其他地区融合、基督教及犹太教群体等无法融入主流人口是伊拉克形成国家身份认同的劣势,而其经济单一的特点则是形成身份认同的正面因素。1930年代则是沙特阿拉伯身份认同形成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东西部区隔显著,而1930年代后沙特国王通过政治手段(建立联盟)较为成功地在不同族群间建立了较为统一的身份认同。
Niblock教授指出,世界范围内均存在国家身份认同问题上的若干难题,比如一个过于统一的身份认同可能造成国家内部的分离主义(divisionism),比如国家内部强烈的身份认同可能造成与周边国家冲突和矛盾从而引发政治问题,再比如无法认识到身份认同的多层次属性可能会对国家文化积累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Niblock教授和现场博士生就各自研究地区的身份认同问题展开热议。
供稿:程遥、王霆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