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经济快速增长下泰国农村的生计与生活——东南亚比较研究视角
  • 在东南亚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农业与农村社会的转型逐渐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农村社会如何应对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城乡经济差距对农村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农业和农村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两乡讲坛”第四讲邀请了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野泰之(KONO Yasuyuki)作为主讲人,于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经济快速增长下泰国农村的生计与生活——东南亚比较研究视角”的精彩讲座。

    河野泰之教授由东南亚基本情况引入,首先概括性介绍了目前东南亚农村研究的一些热点议题。随后,他以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泰国东北部农村东丹(Don Daeng)村历时近60年的农村田野研究为例,向大家具体地阐述了如何进行作为一种地区研究方法的村落研究,深度展现了泰国东丹村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路径。

    河野泰之教授指出,不同于以往研究村落时所采用的抽样调查法,他们的研究团队采用了全面调查(日语:悉皆調査)的方法,即对所有的人员和土地进行调查,以建立对该地区的全面了解,这种村落研究法是地区研究方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是制作当地地图及对其进行编号,然后分别进行住户调查及土地调查,最后建立起当地核心数据集并进行分析。河野泰之教授将上述方法运用到对东丹村的研究实践中后,得到了对该村农业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结论,如水稻种植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下仍然得以生存和发展,其关键原因得益于小型技术进步;尽管泰国农民能够敏锐地根据自身条件不断适应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但是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条件以保障他们的资源、发挥他们的技能和提高他们的能力,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等。

    最后,河野泰之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地区研究和村落研究的看法。他认为,地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来源于真实世界,而不是现有的理论,“地区研究的方法是跨学科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方法论的折衷主义”。河野泰之教授认为村落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的人、社会与自然,让现有学科范围之外的无形现实变得可见,但同时也存在研究成果产出费时、低效等问题。

    河野泰之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CSEAS)教授。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曾担任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并于2018年4月起担任京都大学国际战略中心副主席。河野泰之教授于1986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农业博士学位,后于1987年加入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管理、农村生计研究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等领域。最近,他和跨学科团队共同探索了“可持续人类圈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旨在将自然与环境融入科学与社会的对话之中。

    供稿人:秦艺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