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YFAS)首届双年会征稿通知
    • 跨区域的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北京  2024年12月7-8日


      一、关于“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双年会”

      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Youth Forum for Area Studies)于 2023 年 7 月正式成立,是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发起、国内外区域国别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参与共建,致力于凝聚区域国别学青年学者的学术共同体。该共同体以勇于反思、敢于质疑为精神,以追求真理、追求卓越为使命,旨在助力区域国别研究锐意创新、蓬勃发展。

      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双年会为青年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旨在加强区域国别学青年学者之间跨地区、跨学科的深度学术交流,探索区域国别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实践和理论构建,促进学术成果的产出和学术思想的碰撞。

      首届双年会拟于2024年12月7-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跨区域的区域国别研究”。双年会会议形式分为圆桌讨论、分论坛和青年学者晚餐交流会三个部分。双年会将公开征稿,与会者需携文线下参加。稿件须为投稿人本人为主要作者的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侵权,不泄密,文责自负。

      二、双年会议题

      2024年双年会拟设置1个圆桌讨论议题(邀请发言制)和6个分论坛议题,议题名称及说明如下。

      圆桌讨论:田野与问题——作为区域国别研究的行动自觉
      议题说明:区域国别学初建,相关讨论如火如荼,学科建设方兴未艾。然而,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术发展,都需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优先事项。在研究中探索,在研究中实践,在研究中突破。其中,良好的学术研究离不开良好的学术问题及其意识的培育。就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问题及其意识而言,开展在地的田野调查不止是重要路径,甚至是必然选择。对于青年学者而言,更应将田野调查作为区域国别研究的行动自觉,以促进研究问题及其意识的培育。
      区域国别研究的“研究问题”可以是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历史等维度的现实议题,也可是基于现实议题衍生的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学理问题。通常意义上,“田野调查”可被视为验证、启迪、发现、推翻或批判“研究问题”的一个路径,反之,“研究问题”又可促进“田野”或“在田野”的发展。两者的关系呈开放性。特此,本议题尝试以青年学者的视角,基于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田野实践展开,以探讨区域国别研究的问题及其意识的培育。

      议题1:全球南方的国家建设与治理
      议题说明:国家建设与治理的动力机制、历史进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深刻塑造了国家发展的当下形态,因此,对国家建设与治理规律的探索也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一个根本性命题。而长期以来,对于发达国家相关议题研究的投入和产出远远超过对全球南方国家的相关研究。但事实上,因为拥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社会文化背景,全球南方的国家建设与治理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研究案例,并且存在巨大的学理拓展和发展实践价值,亟待进一步发掘。有鉴于此,本议题希望获得对于全球南方国家建设与治理问题相关的兼具理论关怀、历史纵深和比较视野的研究投稿,尤其鼓励基于长期实地田野的研究投稿,从而加深对于以下核心议题的理解:(1)全球南方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证:解释为何发展中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国家建设轨道,剖析国家建设的典型案例;(2)全球南方国家治理的形态和绩效:解释为何有的国家形成较强的国家能力,有的国家发展停滞不前,有的国家陷入冲突;(3)全球南方国家的历史遗产、本土知识与国际因素如何互动并塑造自身的国家建设与治理:如殖民历史、传统领袖和外部干预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

      议题2:发展中国家的宗教、祭祀与文化
      议题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祭祀和仪式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是理解这些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窗口,也是我们与这些国家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桥梁。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宗教和仪式实践,尽管已有不少研究,然而它们在新时代的变化及其体现出来的宇宙观的深层流变等问题仍然亟待学界去探索与发现。本议题旨在基于历史和社会的探索,从文本和实地调研、田野工作出发,运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发展中国家基于祭祀和仪式体现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特性,聚焦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1)跨区域祭祀与仪式的共相与殊相;(2)宗教信仰多样性对祭祀和仪式实践的影响;(3)祭祀和仪式在地区文化传统中的角色;(4)祭祀和仪式对族群认同和社会建构的影响。

      议题3:全球南方民族国家建构的比较研究
      议题说明:民族国家的出现是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传统社会关系的消解,以及国家主导的行政体系的建立。虽然民族国家建构最早出现在欧洲,但全球南方国家在独立后也开始了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并且漫长的殖民历史、多元族群共生发展的事实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局,使得全球南方民族国家的建构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并表现出多种类型的特征。与之相对应,对全球南方民族国家建构的研究也不停发展,从关注各国争取独立,到关注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再到关注后殖民身份构建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由于民族国家建构模式和相关研究主题都很多元,因此,如果可以通过立足于田野实证的比较研究来重新审视相关问题,应该可以获得有益和创新性的发现。有鉴于此,本议题将聚焦全球南方的民族国家建构比较研究,拟从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在比较研究的框架下,重新审视全球南方民族国家建构的各类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深化对于民族国家建构的相关认识。

      议题4: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经验的历史考察
      议题说明: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维度的复杂过程。发展中国家内部多元,包含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为研究现代化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材料。本议题旨在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开展多维研究,征稿方向包括:(1)发展中国家早期现代化及其开端研究;(2)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理论及其变迁;(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理论”知识生产与现代化改革实践;(4)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史评估。本议题论文须基于发展中国家本土语言和一手资料,结合对象国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突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视角,为历史与比较现代化研究提供参照。

      议题5:发展中国家军政关系
      议题说明:军政关系在狭义上指代的是一个国家内部军事机构和文官政府之间的关系,而在广义上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军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军队在维护国家和平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学术界对于发展中国家军政关系的关注始于20世纪中期在这些国家频繁发生的军事政变,研究主题集中在文官政府如何控制军队问题上。然而时至今日,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军队即使不夺取政权也能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军政关系已经从武装暴力决定政权生存转变为政治和军事精英谈判权力分配的竞争模式。同时,在国家正规军事武装之外,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武装力量正在发展中国家崛起,它们如何同政府和社会互动成为军政关系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跨地区和跨学科的议题,发展中国家军政关系在研究主题上非常丰富。本议题期待邀请国内相关青年学者就全球各发展中地区及国家的军政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

      议题6:发展中国家的跨境族群研究
      议题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具有同一族群身份的人群跨越国界生活和工作成为普遍现象,他们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跨境族群研究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该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的跨境族群研究能够帮助了解发展中国家相关群体的生活经验、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理解和合作,还能为制定更加公正和有效的移民政策提供支持。但同时,发展中国家跨境族群研究又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伦理的问题,田野进入面临多种语言和制度适应能力的问题,直接面对具有高敏感度和高安全风险地区的问题。有鉴于此,本议题希望直面上述挑战,考察发展中国家跨境族群的历史沿革、当前生活状态和各国相应的民族政策,并藉此促成对发展中国家跨境族群问题兼具议题价值、历史纵深、对比视角和田野感知的深度讨论。

      三、征稿要求

      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且将为参会学者提供会议期间住宿和餐食。有意参会者请按照如下要求准时提交相关材料:
          1、圆桌讨论为邀请发言制、不接受投稿,请投稿至6个分论坛议题。
          2、 2024年4月15日前将论文摘要(400-500字)、参会回执(请点击左侧“参会回执”字样下载)、作者完整简历发至邮箱:yfas@tsinghua.edu.cn。论坛秘书处将在收到论文摘要和参会回执后7天内回复确认收到材料。
          3、通过摘要筛选环节的论文,秘书处将于2024年5月1日前向学者发出论文全文提交方式的通知和论文体例要求。
          4、2024年8月1日前须提交论文全文,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字数要求在10000-20000字。

      秘书处将组织专家对论文全文进行评定,并于2024年9月1日前发出正式参会邀请函。双年会结束后,组织方将积极协助推荐优秀论文的公开发表。

      欢迎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青年学者踊跃投稿参会!

      区域国别学青年论坛秘书处
      2024年4月1日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010-62787747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C座902室,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